父亲的样子:权威之外,最该传承的是什么?

最近见到一位父亲,他是个体制内的公务员。或许在单位习惯了权威、命令与“管理”,他也用同样的那一套来对待自己的儿子,甚至在与孩子的互动中,都不自觉地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。更让人遗憾的是,在公共场合,他对服务员呼来喝去,语气中毫无尊重。

这让我陷入了沉思。

一个父亲,真的需要事业多么成功、职位多么高才能成为好父亲吗?

我看未必。

父亲的影响,是一种温柔而深刻的传递

我们常说“言传身教”,但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可能都忘了“身教”才是最具力量的教育方式。

一个对服务员不屑一顾的人,又如何教会孩子什么是尊重? 一个把权威当成亲子沟通手段的人,又怎么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与自信? 一个在外人面前无比苛刻却又从不自省的人,又如何树立起榜样的力量?

孩子真正需要的,不是“成功父亲”,而是“温暖父亲”

在我看来,一个父亲是否优秀,并不由他的头衔、工资或者社会地位来定义。真正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将下面这些品格,一点点传递给自己的孩子:

  • 温情:孩子需要被理解、被拥抱、被包容。
  • 善良:即使身处复杂的世界,也要相信善意的价值。
  • 正义:有自己的判断标准,敢于指出不合理、不公平的事。
  • 友好:对待服务人员、陌生人、动物……是否能一视同仁地温和。
  • 幽默:轻松的玩笑、调侃,是亲子关系里不可或缺的润滑剂。
  • 谦逊:懂得自省、承认错误,而不是一味摆出“大人”的架子。

这些看似微小的品格,其实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底色。

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

一个会说“我说了算”的爸爸,可能让孩子屈从于服从; 一个会说“你怎么看”的爸爸,却能激发孩子的独立思考。

孩子成长的过程,其实是不断观察、模仿的过程。你对人说话的语气,你面对困难的态度,你如何处理冲突,你是否感恩、是否耐心……这些,孩子全都看在眼里,学在心中。

父亲是一面镜子

镜子里倒映的不仅是权威、能力、地位,更应是情感、品格与人性的光辉。

如果一个孩子,长大后能说:“我尊重别人,是因为我的爸爸从不对任何人无礼。”
“我勇敢而正直,是因为我的爸爸教我永远不能撒谎。”
“我心里温暖幽默,是因为我的爸爸总能让我笑着面对生活。”

那他或许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父亲之一。


父亲节将至,如果你也是一位父亲,不妨自问一句:
你希望孩子从你身上学到的,是什么?